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中文网站 > 百姓身边事
理性面对“洋节”方显文化自信
[信息来源:营口日报开发区版 更新日期:2017-12-27 14:58:45]

  近日,北京、西安、杭州等地纷纷爆出当地大学或封校、或强制学生看爱国宣传片以禁止学生过平安夜和圣诞节的事件。校方认为“洋节”是西方文化扩张的表现、要求学生抵制以弘扬传统文化,这一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。
  过不过“洋节”、如何过“洋节”是中国越来越开放、越来越国际化以后经常会拿出来讨论的话题。“洋节”较之中国传统重阳、端午节有着更强的社交功能和参与感,颇得年轻人以及商家的推崇,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为何传统节日日渐式微。不管对“洋节”支持还是反对,以“洋节”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已然逐步进入国人的日常生活是不争的事实。
  人们对“洋节”对于我国传统节日造成冲击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是好事,其实,不必过于担心“洋节”的问题,我们只要守护、传承好自己的文化,民族的记忆就不会丢失,理性面对“洋节”方显文化自信。
  通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,一些媒体的报道和言论夸大了人们对“洋节”的重视程度,人们对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,其实差别不大,多数人们仅仅是喜欢西方节日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,一些商家积极制造“洋节”氛围,也是看中了其中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  西方节日的形式受国人欢迎,这对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,我们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才能让传统节日更有吸引力。弘扬我国传统节日文化,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,通过欢乐、有意义的形式来吸引民众参与积极性,让民众从传统节日中获得最大的欢乐体验。像中国传统端午节的龙舟会、元宵节的灯会、春节的帖春联,都曾带给我们愉悦,我们要深挖这些节日的内涵,举办更多的活动来纪念。
  其实,只要简单盘点一下生活就能发现,对很多人而言,过“洋节”也过传统节日,并没有什么不妥,完全不必太过忧虑。比如舶来的“母亲节”,对很多人而言,这个日子不过是表达关爱母亲的一个时机,或者说是一次集体性的自省:在关爱母亲方面,自己做得如何,是否尽己所能。至于这个日子是“洋节”的还是传统节日,其实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一个社会一个群体,能否把敬母、爱母作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,并发扬光大。
  不管是中国节日还是西方节日,只要能提供欢乐的体验,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都能受到民众的欢迎。“洋节”也好,传统节日也罢,我们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,一定要重视传承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。我们要做的是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,让它们重焕新生,跟上时代的要求。